严格规范是为了不让学生在学术活动中滥用人工智能,因为它只是技术而不是学术本身
“现在大学生写论文有几个不用AI的”“但你的导师鼻子一闻就会发现”,这是近日一则“多所高校发文规范大学生借助AI写论文”新闻下面的评论区,两位网民的留言。话不多,却将这一议题在当下大学校园中的高关注度和争议性表露无遗。
大学生借助AI写论文有点像大学校园里“猫鼠游戏”的新玩法,这边是用AI嗨到飞起的大学生,对面是“眼赛铜铃”的黑猫警长——大学老师们。AI在资料搜集、数据分析、论文草稿等基础文字工作方面的优秀表现,极大地解放了“码字工”们的生产力,对于每学期都要写若干个大小论文、课堂作业的大学生们而言——尤其到了期中、期末,随着作业提交时间日益迫近,AI简直成了不少大学生的救命稻草。
只需轻轻输入一段文字或张张嘴说出你的诉求,几乎随时待命、不知疲倦的AI稍微思忖片刻,一连串字符就像溪水般潺潺流出,把“可资参考”“多少有些用处”的内容推送到你面前。多年以前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场景,如今成了无数普通人都可以享受到的服务,而大学生只不过是其中一个群体,辅助写论文对人工智能而言更是其强大功能的“牛刀小试”。
但“生命中的所有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AI看似帮学生从繁重的学术压力中解脱了不少,但如果不加节制地滥用它,则违背了学术的初衷,破坏了论文的价值,可能受到学校相应的处罚。学术活动强调的是独立思考、科学验证与创新性发现,人工智能目前在学术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对已有素材的整合加工,核心创意仍离不开人类的智慧。
厘清大学生在学术活动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边界,很有必要。复旦大学近日出台的《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AI工具的规定(试行)》,不仅明确了允许使用AI的范围与原则,还强调禁止使用AI工具生成或改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原始数据、原创性或实验性的结果图片、图像和插图;禁止直接使用AI工具生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正文文本、致谢或其他组成部分;禁止使用AI工具进行语言润色和翻译等。今年以来,中国传媒大学、福州大学、湖北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都在试行或出台相关规定或办法,加强规范力度成为主基调。
论文无论大小,都是作者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作者既能享受到作品可能带来的荣誉和其他收益,也要对作品的原创性、真实性负责。在学术活动中滥用人工智能工具,相当于将“他人”的成果据为己有,显然违背基本的学术伦理。大学生正处在从事学术活动的起步阶段,即便他们中的多数人将来并不会全职从事学术研究,但将来走上各种工作岗位,仍难免要参与大量文字工作或研究活动。因此,在校期间就培养他们对文字的敬畏之心,恪守严格的学术伦理规范,这不仅是为文,更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不仅事关学术诚信,更事关做人的品格。倘若放任他们滥用人工智能工具,无疑将破坏学术土壤。
严格规范是为了不让学生在学术活动中滥用人工智能工具,因为它只是技术而不是学术本身。不过,对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严格规范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当代大学生如果完全不懂、不用人工智能技术,反而是一种与社会脱节、与学科发展前沿脱节的表现。人工智能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打开了一扇窗,但不可避免的是“苍蝇蚊子也会飞进来”,产生各类负面效应。各高校出台相关举措规范学生在学术活动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恰似给这扇窗户安装了一层“窗纱”,将“苍蝇蚊子”尽可能地拦在室外。而引导学生恰当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尤其是在学术活动中严格遵守使用规范,正是大学不容推卸的责任。
上一篇:马来西亚设立国家人工智能办公室
严格规范是为了不让学生在学术活动中滥用人工智能,因为它只是技术而不是学术本身 “现在大学生写论文有几个不用AI的”“但你的导师鼻子一闻就会发现”,这是近日一则“多所高校发文规范大学生借助AI写论文”新闻下面
12月12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马来西亚国家人工智能办公室(NAIO)设立活动现场讲话。 这是12月12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的马来西亚国家人工智能办公室(NAIO)设立活动上拍摄的A
12月12日,2024年上海市产业青年创新大赛颁奖大会在静安区举行。市经济信息化工作党委书记程鹏、区委书记于勇、区委副书记徐静、团市委副书记(兼职)刘真出席。 2024年上海市产业青年创新大赛 于今年9月启动。
据外媒报道,美国科技公司谷歌11日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AI)模型,希望获得在该技术领域的前沿地位。 谷歌表示,其发布的新一代AI模型Gemini 2 0将成为AI智能体(AI Agent)发展的“跳板”,可以用于分析智能手
昨天(12日),在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内课间一体化育人研讨会上,市教委副主任王攀表示,本市将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新场景建设,丰富课间活动,更好地支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自秋季学期起,本市义务教育学校
昨日,广州市智算运行服务平台正式发布,广州人工智能算力应用及产业发展联盟(以下简称“智算联盟”)同时成立。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智算运行服务平台由广州数字科技集团成员企业广州数据集团建设运营,将打造全
AI小聚
ZeroGPT
Aiundetect
WordfixerBot
Ai Sofiya
WriteAI.Tech
Cowriter
Seenapse AI
CreativAI
网站地图
人工智能工具使用应严守学术伦理
严格规范是为了不让学生在学术活动中滥用人工智能,因为它只是技术而不是学术本身
“现在大学生写论文有几个不用AI的”“但你的导师鼻子一闻就会发现”,这是近日一则“多所高校发文规范大学生借助AI写论文”新闻下面的评论区,两位网民的留言。话不多,却将这一议题在当下大学校园中的高关注度和争议性表露无遗。
大学生借助AI写论文有点像大学校园里“猫鼠游戏”的新玩法,这边是用AI嗨到飞起的大学生,对面是“眼赛铜铃”的黑猫警长——大学老师们。AI在资料搜集、数据分析、论文草稿等基础文字工作方面的优秀表现,极大地解放了“码字工”们的生产力,对于每学期都要写若干个大小论文、课堂作业的大学生们而言——尤其到了期中、期末,随着作业提交时间日益迫近,AI简直成了不少大学生的救命稻草。
只需轻轻输入一段文字或张张嘴说出你的诉求,几乎随时待命、不知疲倦的AI稍微思忖片刻,一连串字符就像溪水般潺潺流出,把“可资参考”“多少有些用处”的内容推送到你面前。多年以前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场景,如今成了无数普通人都可以享受到的服务,而大学生只不过是其中一个群体,辅助写论文对人工智能而言更是其强大功能的“牛刀小试”。
但“生命中的所有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AI看似帮学生从繁重的学术压力中解脱了不少,但如果不加节制地滥用它,则违背了学术的初衷,破坏了论文的价值,可能受到学校相应的处罚。学术活动强调的是独立思考、科学验证与创新性发现,人工智能目前在学术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对已有素材的整合加工,核心创意仍离不开人类的智慧。
厘清大学生在学术活动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边界,很有必要。复旦大学近日出台的《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AI工具的规定(试行)》,不仅明确了允许使用AI的范围与原则,还强调禁止使用AI工具生成或改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原始数据、原创性或实验性的结果图片、图像和插图;禁止直接使用AI工具生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正文文本、致谢或其他组成部分;禁止使用AI工具进行语言润色和翻译等。今年以来,中国传媒大学、福州大学、湖北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都在试行或出台相关规定或办法,加强规范力度成为主基调。
论文无论大小,都是作者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作者既能享受到作品可能带来的荣誉和其他收益,也要对作品的原创性、真实性负责。在学术活动中滥用人工智能工具,相当于将“他人”的成果据为己有,显然违背基本的学术伦理。大学生正处在从事学术活动的起步阶段,即便他们中的多数人将来并不会全职从事学术研究,但将来走上各种工作岗位,仍难免要参与大量文字工作或研究活动。因此,在校期间就培养他们对文字的敬畏之心,恪守严格的学术伦理规范,这不仅是为文,更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不仅事关学术诚信,更事关做人的品格。倘若放任他们滥用人工智能工具,无疑将破坏学术土壤。
严格规范是为了不让学生在学术活动中滥用人工智能工具,因为它只是技术而不是学术本身。不过,对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严格规范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当代大学生如果完全不懂、不用人工智能技术,反而是一种与社会脱节、与学科发展前沿脱节的表现。人工智能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打开了一扇窗,但不可避免的是“苍蝇蚊子也会飞进来”,产生各类负面效应。各高校出台相关举措规范学生在学术活动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恰似给这扇窗户安装了一层“窗纱”,将“苍蝇蚊子”尽可能地拦在室外。而引导学生恰当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尤其是在学术活动中严格遵守使用规范,正是大学不容推卸的责任。
上一篇:马来西亚设立国家人工智能办公室
人工智能工具使用应严守学术伦理
严格规范是为了不让学生在学术活动中滥用人工智能,因为它只是技术而不是学术本身 “现在大学生写论文有几个不用AI的”“但你的导师鼻子一闻就会发现”,这是近日一则“多所高校发文规范大学生借助AI写论文”新闻下面
马来西亚设立国家人工智能办公室
12月12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马来西亚国家人工智能办公室(NAIO)设立活动现场讲话。 这是12月12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的马来西亚国家人工智能办公室(NAIO)设立活动上拍摄的A
聚焦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科技等9大前沿领域,2024年上海市产业青年创新大赛颁奖大会在静安举行
12月12日,2024年上海市产业青年创新大赛颁奖大会在静安区举行。市经济信息化工作党委书记程鹏、区委书记于勇、区委副书记徐静、团市委副书记(兼职)刘真出席。 2024年上海市产业青年创新大赛 于今年9月启动。
谷歌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
据外媒报道,美国科技公司谷歌11日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AI)模型,希望获得在该技术领域的前沿地位。 谷歌表示,其发布的新一代AI模型Gemini 2 0将成为AI智能体(AI Agent)发展的“跳板”,可以用于分析智能手
北京市将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新场景建设 丰富学生课间活动
昨天(12日),在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内课间一体化育人研讨会上,市教委副主任王攀表示,本市将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新场景建设,丰富课间活动,更好地支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自秋季学期起,本市义务教育学校
广州市智算运行服务平台上线 广州人工智能算力应用及产业发展联盟同日成立
昨日,广州市智算运行服务平台正式发布,广州人工智能算力应用及产业发展联盟(以下简称“智算联盟”)同时成立。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智算运行服务平台由广州数字科技集团成员企业广州数据集团建设运营,将打造全
AI小聚
ZeroGPT
Aiundetect
WordfixerBot
Ai Sofiya
WriteAI.Tech
Cowriter
AI小聚
ZeroGPT
Aiundetect
WordfixerBot
Ai Sofiya
WriteAI.Tech
Cowriter
Seenapse AI
Creativ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