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AI失了“爱”

2025-05-05 来源|AI图库吧
别让AI失了“爱”近日,青岛小美(化名)在使用某网盘时,被首页“往年今日”推荐了一张自己怀孕的照片,并配文“脑子不够,肚子来凑”,文案疑似AI自动生成。小美觉得这句话对孕妇存在侮辱性,表示不愿再用该网盘,想取消会员,退还剩余未到期的部分。2024年12月31日,相关平台公司联系她进行了退款,同时回应:文案确实不妥,会进行记录,后续加强文案的筛选、提高模型训练和技术审核能力,避免再出现类似问题。(1月1日 《扬子晚报》)虽然平台在第一时间回应了用户的诉求,承诺采取改进措施,但此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AI技术应用的思考和讨论。AI在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生活的效率,但其存在的潜在风险更不容忽视。“脑子不够,肚子来凑”从侧面反映出当前网络语言环境粗鄙和低俗的一面,而AI恰恰被喂养在这样纷繁复杂的网络中。它的决策和生成内容往往基于大量的数据训练,训练数据的偏差、不完整性会导致AI对社会部分群体产生偏见或者不恰当的评价。吃进去的是混杂着低俗、偏见的数据 “饲料”,吐出来的自然也可能是伤人的 “毒液”。AI的冒犯性、误导性或者侮辱性词汇,对敏感话题的蔑视,以及无法共情用户的情感心理自尊,很难想象用户该如何面对这种走偏的智能产物。AI技术的使用应该慎之又慎,企业也更要加强内容审核机制,对AI生成内容进行严格把控,及时阻止不恰当内容的出现。同时在应用AI技术时,不能一味地追求技术的创新和效率,而忽视技术背后的伦理和道德问题,要加强对AI技术的伦理培育,让AI前进的每一小步都体现着对用户的敬重,对社会公序良俗的维护。另外,**监管部门也应加大对科技行业尤其是AI技术运用领域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体制,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企业在使用AI技术服务时,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同时明确企业在AI技术使用中的社会责任以及法定义务,切实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别让AI失了“爱”,AI的发展已然成为时代不可阻挡之势,如何驾驭这把技术的双刃剑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最新
更多

别让AI失了“爱”

近日,青岛小美(化名)在使用某网盘时,被首页“往年今日”推荐了一张自己怀孕的照片,并配文“脑子不够,肚子来凑”,文案疑似AI自动生成。小美觉得这句话对孕妇存在侮辱性,表示不愿再用该网盘,想取消会员,退还

对话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喻纯:AI+教育可能使人人成为马斯克

当下,大模型的进化似乎遇上了瓶颈。据报道,OpenAI的GPT-5项目开发已持续超过18个月,但面临着数据短缺、算力有限、人才流失的问题。 在基础模型发展可能放缓的背景下,AI企业也逐渐意识到,AI的价值必须通

对话复旦大学副教授郑骁庆:当前AI仍是“高级别模仿”,离AGI还有一段距离

近日,“推迟”“质疑”“未达预期”这类词语频繁出现在人工智能(AI)行业的讨论和报道中。被众人期待“炸场”的OpenAI连续12天的AI发布会细细品来也少了些“革命性”的味道,更像是在已有成果上的修修补补。 此前,Op

对话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吴及:AI对物理世界理解还不够,加强对AI认知是首要任务

“AI教父”杰弗里·辛顿近日在BBC广播4台的《今日》节目中指出,AI的发展速度“非常非常快,比我预期的要快得多”,并强调这一变化速度远超预期。据他预测,具备超人能力的AI可能在未来20年内出现,最快甚至就在5年内

人工智能商业化纵深演绎

2023年开启大模型元年,“基座阶段”正式搭建;2024年大模型应用正式起跑,AI软件硬件齐头并进。随着AI从各个维度对工作和生活的渗透,AI应用将在2025年迎来爆发期,带动人工智技术商业化向纵深演绎。 在此过

诺奖得主阿西莫格鲁:世界需要一个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议程

如果将AI用于自动化,它将取代劳动者;但如果用它来为劳动者提供更有用的信息,它就能增加对其服务的需求,从而提升他们的收入。 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困惑的时代。我们不仅要应对流行病、气候变化、各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