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消息,据美媒LIVESCIENCE9日报道,一名60岁男子在调整饮食前曾向ChatGPT咨询,结果在严格遵循这种新饮食计划三个月后,他因为出现偏执、幻觉等精神症状被送进急诊。
医生最终确诊他患上溴中毒综合征——这是一种由长期过量接触溴化物或溴引起的罕见疾病。男子从网上买来溴化钠,并完全用它取代日常食盐。
该病例已于8月5日刊登在《AnnalsofInternalMedicineClinicalCases》。OpenAI的一位发言人表示,公司服务条款明确规定,这些服务并非用于诊断或治疗任何健康问题;使用条款也指出,“不应将我们的服务输出视为唯一事实依据或专业建议的替代”。他补充说,OpenAI的安全团队会努力降低使用风险,并训练产品引导用户寻求专业意见。
从报道中获悉,19至20世纪,溴化物常见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中,用作镇静剂、抗癫痫药和助眠药。但长期接触(如滥用药物)会导致溴中毒。患者会出现精神病、躁狂、妄想、记忆障碍和肌肉协调问题,因为溴化物会在体内积累并损害神经功能。
到了上世纪70、80年代,美国已将包括溴化钠在内的多种溴化物从非处方药中剔除,病例数量大幅减少。在当下,偶尔仍会因网络售卖的含溴膳食补充剂引发病例。
这名男子在出事前曾查阅食盐(氯化钠)摄入过量的危害,但只找到减少钠摄入的资料,几乎没有减少氯的建议。受大学时期营养学学习经历的影响,他决定自己做实验,从饮食中彻底去掉氯化物。
他咨询了ChatGPT(推测为3.5或4.0版本)。男子称ChatGPT建议用溴化物替代氯化物,他于是将食盐全部换成溴化钠。医生指出,这种替代本该用于清洁用途,而非食用。
医生后来模拟提问ChatGPT3.5也得到了类似回答。模型提到“需要结合情境”,却没有发出明确健康警告,也未像医生那样追问原因。
三个月后,男子因怀疑邻居投毒前往急诊。化验显示血液二氧化碳升高、呈碱性反应,并出现“假性高氯血症”。溴化物干扰了检测结果。结合中毒控制中心意见,医生认定是溴中毒。
住院期间,他虽极度口渴却怀疑饮水有毒,一天后偏执加重并出现幻觉,试图逃离医院,被强制精神科留院并开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补液和补充电解质后,他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随着药物控制症状,他透露了使用ChatGPT的经历,并提到近期还出现痤疮、皮疹、失眠、疲劳、肌肉协调障碍等症状,进一步印证了溴中毒。
三周后他停用抗精神病药出院,两周复查时情况稳定。
报告作者表示,AI虽能在科学界与公众之间搭建沟通桥梁,但也可能传播脱离语境的信息。“几乎不可能有医生会建议用溴化钠替代氯化钠。”
另一项研究中,科学家测试了包括ChatGPT在内的六种大语言模型,让其解读临床笔记,结果发现这些模型“极易受到对抗性幻觉攻击”,会生成虚假的临床细节。即便采用工程改进,也无法完全消除风险,为AI在医疗决策中的应用敲响了警钟。
上一篇:穿透GPT5,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据美媒LIVESCIENCE9日报道,一名60岁男子在调整饮食前曾向ChatGPT咨询,结果在严格遵循这种新饮食计划三个月后,他因为出现偏执、幻觉等精神症状被送进急诊。
AI五层级划分,无人公司演进路径与挑战分析。
微软面向Win11和Win10的Copilot应用支持GPT-5智能模式,8月7日起逐步推出。与ChatGPT相比,Copilot对免费用户限制宽松。用户可在浏览器或应
生成式AI安全风险:注入攻击、隐私泄露、供应链隐患;防御需零信任、红队演练。
OpenAICEO奥尔特曼周日在X发文宣布,公司将恢复包括GPT-4o在内的旧版AI模型,并大幅提高付费订阅用户的使用额度,向愤怒的用户群体释出善意。
“我们可以推出聪明得多的模型,但这次的模型可以让超过十亿人受益。”山姆·阿尔特曼说。
扣子-AI办公
扣子-AI办公app
博思白板 — boardmix AI
AI小聚
ZeroGPT
Aiundetect
WordfixerBot
Ai Sofiya
WriteAI.Tech
网站地图
美国一男子向ChatGPT寻求饮食建议,却被“误诊”导致罹患溴中毒
8月11日消息,据美媒LIVESCIENCE9日报道,一名60岁男子在调整饮食前曾向ChatGPT咨询,结果在严格遵循这种新饮食计划三个月后,他因为出现偏执、幻觉等精神症状被送进急诊。
医生最终确诊他患上溴中毒综合征——这是一种由长期过量接触溴化物或溴引起的罕见疾病。男子从网上买来溴化钠,并完全用它取代日常食盐。
该病例已于8月5日刊登在《AnnalsofInternalMedicineClinicalCases》。OpenAI的一位发言人表示,公司服务条款明确规定,这些服务并非用于诊断或治疗任何健康问题;使用条款也指出,“不应将我们的服务输出视为唯一事实依据或专业建议的替代”。他补充说,OpenAI的安全团队会努力降低使用风险,并训练产品引导用户寻求专业意见。
从报道中获悉,19至20世纪,溴化物常见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中,用作镇静剂、抗癫痫药和助眠药。但长期接触(如滥用药物)会导致溴中毒。患者会出现精神病、躁狂、妄想、记忆障碍和肌肉协调问题,因为溴化物会在体内积累并损害神经功能。
到了上世纪70、80年代,美国已将包括溴化钠在内的多种溴化物从非处方药中剔除,病例数量大幅减少。在当下,偶尔仍会因网络售卖的含溴膳食补充剂引发病例。
这名男子在出事前曾查阅食盐(氯化钠)摄入过量的危害,但只找到减少钠摄入的资料,几乎没有减少氯的建议。受大学时期营养学学习经历的影响,他决定自己做实验,从饮食中彻底去掉氯化物。
他咨询了ChatGPT(推测为3.5或4.0版本)。男子称ChatGPT建议用溴化物替代氯化物,他于是将食盐全部换成溴化钠。医生指出,这种替代本该用于清洁用途,而非食用。
医生后来模拟提问ChatGPT3.5也得到了类似回答。模型提到“需要结合情境”,却没有发出明确健康警告,也未像医生那样追问原因。
三个月后,男子因怀疑邻居投毒前往急诊。化验显示血液二氧化碳升高、呈碱性反应,并出现“假性高氯血症”。溴化物干扰了检测结果。结合中毒控制中心意见,医生认定是溴中毒。
住院期间,他虽极度口渴却怀疑饮水有毒,一天后偏执加重并出现幻觉,试图逃离医院,被强制精神科留院并开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补液和补充电解质后,他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随着药物控制症状,他透露了使用ChatGPT的经历,并提到近期还出现痤疮、皮疹、失眠、疲劳、肌肉协调障碍等症状,进一步印证了溴中毒。
三周后他停用抗精神病药出院,两周复查时情况稳定。
报告作者表示,AI虽能在科学界与公众之间搭建沟通桥梁,但也可能传播脱离语境的信息。“几乎不可能有医生会建议用溴化钠替代氯化钠。”
另一项研究中,科学家测试了包括ChatGPT在内的六种大语言模型,让其解读临床笔记,结果发现这些模型“极易受到对抗性幻觉攻击”,会生成虚假的临床细节。即便采用工程改进,也无法完全消除风险,为AI在医疗决策中的应用敲响了警钟。
上一篇:穿透GPT5,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美国一男子向ChatGPT寻求饮食建议,却被“误诊”导致罹患溴中毒
据美媒LIVESCIENCE9日报道,一名60岁男子在调整饮食前曾向ChatGPT咨询,结果在严格遵循这种新饮食计划三个月后,他因为出现偏执、幻觉等精神症状被送进急诊。
穿透GPT5,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AI五层级划分,无人公司演进路径与挑战分析。
微软Copilot(Win10/11)支持GPT-5智能模式,限制比ChatGPT更宽松
微软面向Win11和Win10的Copilot应用支持GPT-5智能模式,8月7日起逐步推出。与ChatGPT相比,Copilot对免费用户限制宽松。用户可在浏览器或应
企业 GenAI 的最大风险以及早期使用者的经验教训
生成式AI安全风险:注入攻击、隐私泄露、供应链隐患;防御需零信任、红队演练。
奥尔特曼听劝:OpenAI将提升订阅用户推理配额,恢复GPT-4o等旧模型
OpenAICEO奥尔特曼周日在X发文宣布,公司将恢复包括GPT-4o在内的旧版AI模型,并大幅提高付费订阅用户的使用额度,向愤怒的用户群体释出善意。
GPT-5 为什么没有带来更多惊喜?
“我们可以推出聪明得多的模型,但这次的模型可以让超过十亿人受益。”山姆·阿尔特曼说。
扣子-AI办公
扣子-AI办公app
博思白板 — boardmix AI
AI小聚
ZeroGPT
Aiundetect
WordfixerBot
扣子-AI办公
扣子-AI办公app
博思白板 — boardmix AI
AI小聚
ZeroGPT
Aiundetect
WordfixerBot
Ai Sofiya
WriteAI.Tech